空間:鳳甲美術館/空場,台北,台灣
展期:2018.8.11-2018.9.23
主辦單位:空場藝術聚落/鳳甲美術館
藝術家:
洪東祿 賴志盛 蘇匯宇 陳萬仁 張徐展 侯怡亭 蔡宗勳 寧森 陳依純 謝牧岐 陳敬元 謝佑承 胡鈞荃 周書毅 汪正翔 Candy Bird 張藝
介紹:
2007年蘋果發表第一代iPhone智慧型手機,此後便大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與觀看視點,人類的視覺體驗伴隨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和相關技術的進展,在物理性的空間上或概念性的想像上,都大有擴張。近年AR(擴增實境)、VR(虛擬實境)、甚至是MR(混合實境)相繼被應用在生活中更種角落,影像的生成與身體的觀看逐漸由虛擬取代真實,虛擬甚至可能成為唯一的真實,當代對虛擬和現實的認知已被重新定義。同時,網路發達使資訊分享門檻降低,自媒體也迅速興起,網路直播平台與社群媒體效應,不斷呼應安迪沃荷的預言「在未來,人人都可成名15分鐘」。手機自拍也開拓出一道影像自身的裂縫,成為這網紅世代的觀景窗,鏡頭從攝取他者的「Shooting」(攝影),逐漸轉向自身的「Selfie」(自拍),影像自身成為唯一的主角也是唯一的觀眾。
《Video on the Phone》以智慧型手機作為觀看錄像的主要媒介,結合VR錄像、Youtuber網紅、網路直播創作、講座等不同形式的內容,共邀請了17 位橫跨三個世代的藝術家,創作內容從上個世紀探討虛擬空間及虛擬角色的X世代,一直到千禧年後的自媒體世代。作品散落在空場藝術聚落與鳳甲美術館沿路的中介空間,觀眾使用Google Cardboard,到指定地點,以智慧型手機掃描QR Code觀賞VR錄像作品。當代生活因為科技與媒體傳播速度克服了距離與空間的隔閡,影像創作在這個前提下面臨了作品觀看場域的瓦解,一般觀賞VR作品時亦主要以視覺主導的沈浸式地體驗為主,藉由影像的包覆讓觀者的身體對空間的感知全然被虛擬現實所取代,《Video on the Phone》企圖將觀者的身體與空間的主導權,拉回現實物理的感知空間,藉由身體在場的空間影像,置換原本影像主導的視域空間,重新聯結影像和場域兩者空間的關係。
空場藝術聚落於2017年舉辦《VIDEO on the Road》戶外錄像播映之夜,以公路電影的概念結合實驗電影與錄像藝術,讓影像中的空間與現場投影的空間相互對話,同時與鳳甲美術館台灣國際錄像藝術展(TIVA)合作。2018年空場藝術聚落與鳳甲美術館再次聯手,策劃《Video on the Phone》,向影像介面從實體投影空間轉換成虛擬的網路空間的現象提出質問,反思觀賞場域的重要性,並帶領觀眾進入一連串的視覺挑戰和空間衝擊!